? 問題1:課程太“虛”,不接地氣
很多機構拿大企業(yè)的案例糊弄中小企業(yè),老板聽得熱血沸騰,員工聽完一臉懵——這方法我們廠子根本用不上!
? 問題2:培訓完沒跟進
學完就完事兒了?沒考核、沒落地計劃,知識全存筆記本里,早晚會忘光。
? 問題3:老板自己不懂行
老板自己都不清楚培訓目標,光聽機構吹“高大上”,結果錢花了,團隊還是老樣子。二、選對方案,看這“三把尺子”(核心方法)
1、 尺子一:課程得“帶土味兒”
案例: 選能拆解到車間管理的課程,比如《班組效率提升五步法》,教班長咋排班、咋溝通,員工第二天就能用上。
實操建議: 要求機構提供“定制化方案”,把你們廠子的真實問題寫進合同,比如“員工流失率高咋解決”。2. 尺子二:培訓得“有后勁兒”
關鍵: 培訓+落地工具包。
工具1: 課后給《行動清單》,比如“本周必須改一個流程”。
工具2: 建內部“教練小組”,老員工帶新員工練。
工具3: 每月復盤會,用數(shù)據(jù)說話(比如效率提升百分比)。
3、 尺子三:老板得“先補課”
為啥? 老板要是連PDCA循環(huán)是啥都不知道,咋判斷培訓好壞?
建議: 老板先參加《管理認知速成班》,至少懂基礎框架,談判時才能不被機構忽悠。三、避坑指南:三問機構??孔V
第一問: “你們給哪些中小企業(yè)做過培訓?能看案例嗎?”
(別信“大客戶名單”,中小企業(yè)的案例才真實)
? 第二問: “課程里有多少實操課時?”
(純講理論超過50%的直接pass)
? 第三問: “培訓后咋保證效果?有數(shù)據(jù)承諾嗎?”
(比如承諾“效率提升15%”,不然會退款)四、實戰(zhàn)案例:這家廠子咋翻身?
背景: 某機械廠,管理混亂,訂單延誤率30%。
解決方案:
定制《車間精益管理》課程,用廠里真實案例教學。
培訓后推“紅黃綠看板”,每日公示進度。
三個月后,延誤率降到8%,利潤漲了20%。
老板感言: “原來培訓不是聽熱鬧,得盯著結果干!”
五、最后嘮兩句(*見解)
?? 真相1: 別指望一次培訓解決所有問題,管理是“持久戰(zhàn)”。
?? 真相2: 最牛的培訓,是教會員工自己“造血”——比如建內部分享會,讓老員工當講師。
轉載:http://m.xvaqeci.cn/zixun_detail/5154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