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基本性質不同
是一種評估機制,通過設定標準(如KPI、OKR)對員工的工作成果、行為態(tài)度等進行系統(tǒng)評價。例如,通過銷售額、項目完成度等量化指標衡量員工貢獻。
是一種分配機制,將企業(yè)利潤的一部分以現(xiàn)金或股權形式分配給員工,屬于利益再分配。例如,華為的ESOP(員工持股計劃)將利潤轉化為員工持股分紅。
2. 目的與作用不同
?? 3. 實施依據不同
依據預設目標(如年度銷售額)和崗位價值(如核心職責的完成度)。
例:目標設定過高(如要求銷售月業(yè)績從20萬躍至80萬)可能導致考核失效。
依據企業(yè)整體盈利(如稅后凈利潤)和分配規(guī)則(如崗位職級、工資基數)。
例:勞動分紅比例通常為企業(yè)利潤的15%~30%,且與個人績效間接相關。
? 4. 時間性與穩(wěn)定性
周期性(月度/季度/年度),結果隨目標完成情況波動。例如,未達標者可能扣減績效工資。
長期性且依賴盈利,通常在年終或任期結束后發(fā)放,盈利不佳時可能取消。
例:華為的增值獎勵需滿足公司業(yè)績條件且個人考核達標才可兌現(xiàn)。
5. 關聯(lián)性:績效考核常為分紅前提
雖然兩者獨立,但實踐中績效考核結果常影響分紅資格與額度:
核心區(qū)別與聯(lián)系
| 維度 | 績效考核 | 分紅 |
| 本質 | 績效評估工具 | 利潤分配機制 |
| 依據 | 目標完成度、崗位價值 | 企業(yè)盈利、分配規(guī)則 |
| 周期 | 短周期(月/季/年) | 長周期(年/任期) |
| 與績效關聯(lián) | 直接掛鉤薪酬調整 | 常作為分配門檻或調節(jié)因子 |
> 關鍵點:
> 績效考核是“過程管理”,重在引導行為;分紅是“結果共享”,重在激勵長期貢獻。兩者結合可構建“評估-反饋-激勵”閉環(huán),但需避免混淆目標設定(考核)與利潤分配(分紅)的邏輯。
轉載:http://m.xvaqeci.cn/zixun_detail/4197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