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表示金額單位“千”(最常見)
1. 來源與含義
2. 使用場景
二、績效考核中的“關鍵指標”(KPI)
在績效管理中,“K”常與關鍵績效指標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, KPI) 關聯(lián):
1. KPI三大核心指標:
2. 薪酬掛鉤設計:
?? 三、人力資源配置的“K值”(結構性指標)
“K值”用于評估組織人才結構的健康度,常見三類計算方式:
| K值類型 | 計算公式 | 應用場景 | 風險閾值 |
|--|--|
| 崗位冗余度K值 | 可替代人數(shù) ÷ 崗位總人數(shù) | 識別關鍵崗位人才斷層風險(如技術崗) | <0.5 需人才儲備 |
| 勝任力K值 | 員工能力得分 ÷ 崗位要求得分 | 轉正評估、調崗決策(如K<0.7不達標) | <0.7 需培訓提升 |
| 穩(wěn)定性K值 | 關鍵崗位人數(shù) ÷ 總人數(shù) | 防范核心員工流失對業(yè)務的沖擊 | >0.3 存在依賴風險 |
示例:某研發(fā)團隊10人中僅2人掌握核心技術,穩(wěn)定性K值=0.2,需通過技術文檔標準化、交叉培訓降低風險。
總結
薪酬管理中的“K”需結合語境解讀:
建議企業(yè)在薪酬體系中明確“K”的具體定義,避免溝通歧義,并利用K值分析優(yōu)化人才結構。
轉載:http://m.xvaqeci.cn/zixun_detail/4194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