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標驅動 讓團隊績效節(jié)節(jié)高》 ——打造高績效團隊
2025-09-02 15:40:22
講師:宋相輝 瀏覽次數(shù):2977
課程描述INTRODUCTION
日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Syllabus
如何打造團隊高績效培訓
【課程背景】
作為企業(yè)人力資源資深從業(yè)者或企業(yè)核心管理層,您所支持的團隊或您團隊的管理者是否遇到過下列情形?
目標無法達成:任務分派總是困難重重;目標追蹤過程嚴重失控;最后檢查任務結果差強人意、不達預期、借口滿滿;
團隊形同團伙:團隊成員之間“爾虞我詐”缺乏信任;團隊氛圍持續(xù)“低壓”;團隊存在形同虛設。
激勵輔導無效:不知道如何與下屬有效溝通;不明白輔導下屬總是無效;不清楚如何才能有效激發(fā)員工動力。
【課程收益】
通過案例討論、實戰(zhàn)演練等形式,幫助參與學習的管理者:
看到高績效團隊和現(xiàn)實團隊背后的差異及關鍵點
能夠清晰團隊的定義公式,學會從管理本質出發(fā)
了解高績效團隊背后六大特征及組建三板斧
掌握建立團隊信任的兩大法寶:建團隊與造氛圍
學會用目標驅動管理,清晰什么是真正的目標,區(qū)分目的、目標、任務、戰(zhàn)略的區(qū)別不同
掌握三大激活團隊的手段:會溝通、善輔導、能激勵
【課程對象】中基層管理者、管理儲備、其他帶團隊人員
【課程大綱】
一、 建設理念:到底什么是團隊?什么是高績效?
教學目標:厘清現(xiàn)實團隊與理想團隊差異、明確團隊定義、掌握團隊建立三板斧
1、現(xiàn)實中團隊的與理想的團隊標準差異
2、團隊的定義公式
團隊=彼此信任度X目標一直性X戰(zhàn)斗力
高績效的定義及關鍵點
高績效團隊的六大特征(目標、結果、角色、協(xié)同、反應)
3、高績效團隊組建的三板斧
第1板斧:信任建議,讓團隊真的是團隊
第2板斧:目標一致,用目標驅動管理管理
第3板斧:極強戰(zhàn)斗力,敢于破釜沉舟拿結果
案例討論:“破釜沉舟”中項羽為什么能贏?
游戲互動:“錐桶進球大作戰(zhàn)”高績效團隊的關鍵是什么?
二、 信任建立:打造一支打勝仗的高績效團隊基石是啥?
教學目標:幫助管理者更好搭建團隊、團隊間建立深度信任鏈接、營造打勝仗團隊氛圍
1、建信任
什么是信任(可信度/可靠度/可親度)
實操場景:管理者怎么取得團隊信任
2、造氛圍
造氛圍三大動作
場景練習1:怎么化解團隊沖突
場景練習2:刺頭員工怎么管理
三、 目標驅動:高績效團隊的高績效,到底是什么?
教學目標:升級目標管理工具方法、做好任務分派追蹤過程、結果分析掌握復盤步驟
1、定目標
目標的作用和意義
短期結構、長期目標、高績效衡量標準
目的/目標/任務的區(qū)分
工具:SMART模型
案例研討:如此有戰(zhàn)力的“狼性團隊”為何失敗告終?
2、追過程
追過程的時機
追過程的內容:追什么
追程的工具:三大利器
3、拿結果
結果分析 借事修人 借假修真
復盤的步驟與常見坑點
四、 激發(fā)活力:如何*限度激發(fā)員工活力、高效執(zhí)行?
教學目標:掌握高效溝通模型工具、搞定日常輔導績效溝通、*效果有效激勵員工
1、助成長
如何與員工1-1高效溝通
三大溝通技巧
有效溝通之GROW模型
2、勤輔導
輔導的契機-激勵與挫敗
輔導的技巧與場景
實操場景:績效溝通
3、善激勵
激勵的雙因素理論
如何撬動激勵因素而非保健因素
實操場景:3種認可員工的方式
如何打造團隊高績效培訓
轉載:http://m.xvaqeci.cn/gkk_detail/308957.html
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
- 宋相輝
[僅限會員]
團隊管理公開培訓班
- 一線主管領導力提升及團隊管 秘老師
- 從技術到管理 劉航
- 如何打造高效的研發(fā)團隊-研 曾學明
- 大雁精神--打造金牌團隊 張金洋
- 如何打造高績效的研發(fā)團隊- Jay
- 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與管理 鄧雨薇
- 打造卓越的狼性銷售團隊 郭楚凡
- 跨部門協(xié)作—無邊界管理與群 沈慧民
- 眾志成城:團隊建設與人財管 銀高峰
- 管理者的團隊管理提升 覃芹
- 打造高效團隊——發(fā)揮團隊效 馬永志
- 贏在角色 王竟冬
團隊管理內訓
- 團隊加速器--高績效團隊建 程平安
- 《解密性格特質,打造高績效 張毓嵐
- 企業(yè)高績效干部 4 項技能 熊瑞
- 管理進化論:從管理到領導與 李巖偉
- 管理進化論:差異化團隊建設 李巖偉
- 五步搞定團隊管理 曹勇
- 從超級銷售到團隊團隊教練 曹勇
- 《SPOT團隊引導師》國際 王延廣
- 4D系統(tǒng)打造積極健康的卓越 曹勇
- 五大法寶--打造高凝聚力團 程平安
- 《高績效銷售團隊建設與管理 姚威
- 《團隊成員培養(yǎng)與激勵課程》 楊洪波